全面關注!
未來實踐途徑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支持贊助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
基地學-專題講座
藝術報國於2022年發起首屆「好青!藝術創造計畫」(簡稱「好青」),期許身處在這樣的時代狂潮下,透過「好青」陪伴藝術創作者共同檢視我們所處的環境,在追求個人創作企圖之外,能夠回看表演藝術的本質,不僅梳理自身思想與創作脈絡,也能夠關注藝術與社會的連結,持續探索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未來。
「好青」共有兩個面向,分別為「創作進駐」以及「基地學」,前者提供創作實踐期間的支持陪伴,後者則是知識學習與趨勢資訊的分享,結合為一個開放與包容的藝術交流基地。
藝術報國期許一步一腳印從「好青!藝術創造計畫」開始,逐步協助表演藝術/跨域藝術工作者,於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支持,鼓勵創作者思考自身的任務與社會影響力,凝聚更多元的藝術社群,激盪對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探索。更期許成為國內藝術工作者的創製夥伴,接軌國內外多領域/類型的藝術交流平台,讓跨文化的藝術思維能在全球流動與成長。
【專題講座|已截止】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精心策劃4場專題講座,聚焦於藝術創作發展的環境樣態, 邀請具備多年實務經驗的專業工作者,透過不同類型與視角案例分享,為藝文從業者提供更多未來實踐途徑的參考方法、激盪想像與開拓發展藍圖。
| 時間:8/6、8/20、9/3、9/17 週六 11:00-12:30
| 地點:藝術報國基地 (臺中市西區三民路一段103號8F-2)
| 費用:每場次新臺幣200元 / 人 。
| 每一場次前5日截止報名,或額滿即提前截止,報名敬請從速。
| 不接受現場報名。
【講座內容】
【適合對象】
1. 藝術文化相關工作者及在學學生。
2. 有意深入理解藝術生態樣貌之一般大眾。
【報名資訊】
1. 專題講座共計4堂,可單堂報名。
2. 請於「Accupass活動通」線上報名。
【注意事項】
1. 報名、繳費與退費規定請遵照Accupass平台規範;報名完成後,如需退費,請於工作坊開始前8日於Accupass完成退費程序(系統將酌收10%手續費)
2. 參加期間如需請假請事先告知,不另行退費。
3. 主辦單位將透過E-mail寄發通知及注意事項,請務必正確填寫收件電子信箱。
4. 請依通知之指定時間及地點報到,並出示「Accupass電子票券憑證」入場。
5. 如遇颱風、地震或其他緊急狀況,將依臺中市政府公告為準,若宣佈停止上班上課,當日活動即取消,延期事宜將另行公告通知。
6.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之權利,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佈之。
7. 個資與肖像權、著作權說明:
– 主辦單位將進行現場攝、錄影,參與本工作坊即同意授權本單位進行拍攝、製作、公開播送及推廣等非營利使用。
– 為維護著作權,主辦單位不提供工作坊之影音檔案素材,參加者亦不得自行拍攝錄製,敬請留意。
【講師簡介】
黃雯
獨立製作人,與舞蹈及跨界實驗相關創作者合作,並與各單位合作國際節目及專案計畫包括:驫舞劇場、國藝會ARTWAVE -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臺南藝術節策展製作、Pulima藝術節、未來馬戲實驗場、國藝會數位表演藝術國際平台、QA Ring數位表演藝術國際跨域合創專案、無垢舞蹈劇場等,另曾為舞蹈紀錄片、電影節、視覺藝術博覽會等專案經理。
西班牙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國際大學藝術文化管理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
耿一偉
目前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北藝術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17),並獲頒德台友誼獎章(2017)與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2019)。
著有《文化領導力80關鍵字》、《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在台北看書》、《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現代默劇小史》等。譯有《劇場與城市》、《劍橋劇場研究入門》、《空的空間》、《布拉格畫像》等。
近期策展包括2018-21桃園鐵玫瑰藝術節、2020年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與楊元慶聯合策展2020)、2020年北美館展覽《藍天之下》(與蕭淑文聯合策展)。
邱誌勇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暨「科技藝術學士班主任」,同時為策展人與藝評家、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學術專長為新媒體藝術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與當代藝術評論。曾獲第一屆與第二屆數位藝術評論入選獎(2007, 2008)、2020-2021 連續兩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資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獎助)。目前正籌劃《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台灣攝影文化中心),並同時執行《台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的歷史、美學與創作 研究暨出版計劃》(文化部110台灣藝術研究補助)。曾擔任台灣文化部《科技藝術政策規劃研究案》計畫主持人、《科技與新媒體應用於藝術藏品之研究計畫》(國美館)、連續三年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維運案計劃主持人、策劃《未來狂想曲》與《光映綺想曲:2021林園光影藝術展》(新北市文化局)、《虛幻生命:國際生物科技藝術展》(空總),《Fading Digital Memories》(西班牙馬德里),《後・技・藝: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展》(科技部、國美館)、《絕對・凝視:柯錫杰玖齡影像藝術展》(國父紀念館)、《後數位人類紀—2019國際科技藝術展》(國美館)、《故事跨視界展》(IP EXPO)策展人(文化部)、《2015-2016年台灣科技藝術節—潮》(文化部)、《2014科技藝術展—奇幻視界》(國美館)、《Reaching Beyond: Taiwan Artist Actions》(美國波士頓)、《第八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神經》、《第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第二自然》、《Pause in Time and Space: Taiwan Video Art @ Madatac》(西班牙)、《顫・動・感:台灣新媒體藝術新銳展》(香港)等展。著有《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在地化脈絡化下的新媒體藝術》一書,並編輯《藝術松》、《數位藝述》(共五輯)等書。
林正宗
苗栗通霄人,當代馬戲表演與創作者、教學,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畢業。
致力於當代馬戲創作、表演藝術教學。透過傳統技藝、身體、物件操控與空間的互動,持續進行臺味馬戲的實驗與探索。
近年重要創作作品《手路》、《悲傷ㄟ曼波》、《狂 想‧洪通》、《噶哈巫!斷語?》、《如果你還在》,作品曾入選『松菸Lab新主藝』、『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進駐創作』、『雲門羅曼菲獎助金』、『雲門創計畫』、『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計畫』、『2020入圍台新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