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創作進駐」

美術設計/ 曾子倢

「好青」 無關年齡輕熟、也並非評量經驗的多寡,而是一種初始,充滿動能的狀態。

以「肢體」為核心創作概念的 想法、實驗及行動,不限創作資歷,大膽提出想法!

贊助單位:國藝會

感謝國藝會支持贊助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創作進駐」

計畫主持人 Curator |陳柏潔 CHEN Po-chieh
創作顧問 Advisor|周曼農 CHOU Man-nung、董怡芬 TUNG I-fen
製作人 Producer|陳鈺分 CHEN Yu-fen
進駐創作者 Resident Artists|黃致愷 OZ HUANG 、廖思瑋 LIAO Szu-wei、戴孜嬣 TAI Zih-ning
影像記錄 Video Documentary|伏地影像 The Land Films Studio
平面攝影 Photography|陳婉寧 Chen Wan-ning
主視覺設計 Graphic Design |曾子倢 TSENG Tzu-Chieh
主辦單位 Organizer|藝術報國 Ars Association
贊助單位 Sponsor|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進駐創作者|觀點書寫】

黃致愷 《心的定向訓練》

「我發現我在這個實驗中想找到的東西,並不只是在劇場中述說我的故事,而是透過我與觀眾的流動,創造一段旅程讓大家帶回屬於自己的感覺…」(閱讀全文)
廖思瑋 《我思瑋,故我在》

「其實還有許多根本上的問題,等著我去面對和思考甚至是挖掘,但我似乎都有意或無意地將它忽略了,以致於尚未解決前我便不能往前,也因此無法得出答案,但會不會答案就是不斷地追尋呢也不得而知,至少此刻已邁出了第一步…」
(閱讀全文)
戴孜嬣 《search、touch、enrich

「將“向外所求”的肢體尋找,轉變為向內所求,挖掘古典音樂演奏的自身身體經驗,在每一次的排練中不斷萃取事件的本質,不斷拆解過程中的過程…」(閱讀全文)

【階段性成果發表 2022.11.25】

「我覺得在好青,可以不斷地一直去實驗我沒有想過的事情,對我來說,就是重新整理自己,怎麼看這個世界,怎麼看待我自己的好奇。」 – 黃致愷

「我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是他們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詮釋,這些詮釋對於現在這個創作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 廖思瑋

「顧問是站在一個很有經驗的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這些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會幫我們突破非常多的盲點。」 – 戴孜嬣

【甄選結果 2022.6.20公告】

黃致愷廖思瑋戴孜嬣

【甄選辦法 2022.5.15截止】

藝術報國於2022年發起首屆「好青!藝術創造計畫」(簡稱「好青」),期許身處在這樣的時代狂潮下,透過「好青」陪伴藝術創作者共同檢視我們所處的環境,在追求個人創作企圖之外,能夠回看表演藝術的本質,不僅梳理自身思想與創作脈絡,也能夠關注藝術與社會的連結,持續探索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未來。

「好青」共有兩個面向,分別為「創作進駐」以及「基地學」,前者提供創作實踐期間的支持陪伴,後者則是知識學習與趨勢資訊的分享,結合為一個開放與包容的藝術交流基地。

藝術報國期許一步一腳印從「好青!藝術創造計畫」開始,逐步協助表演藝術/跨域藝術工作者,於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支持,鼓勵創作者思考自身的任務與社會影響力,凝聚更多元的藝術社群,激盪對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探索。更期許成為國內藝術工作者的創製夥伴,接軌國內外多領域/類型的藝術交流平台,讓跨文化的藝術思維能在全球流動與成長。

首屆,我們邀請跨領域藝術家周曼農(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以及編舞家董怡芬(軟硬倍事聯合藝術總監)擔任創作顧問,分享其豐富且多元的跨域經驗,及思索藝術創作的多元視角,提供進駐者在創作實驗期間的陪伴支持,並由計畫主持人陳柏潔(藝術報國藝術總監)輔助製作行政的概念與知識,並提供場地資源與協助人脈網絡的建立。

【申請資格】

1. 不限年齡,不限創作資歷。
2. 以臺灣為創作基地,並以「肢體」為創作核心者。
3. 至少6年(含)以上舞蹈或其他肢體表演藝術專業訓練。
4. 本計畫僅接受個人申請者。

【資源摘要】

1. 進駐名額:至多3名。
2. 創作補助:上限新臺幣10,000元整。
3. 排練空間:本計畫提供藝術報國基地排練空間60 小時(含水電及基礎視聽設備),若超出時數則由進駐者另行付費租借。
4. 免費參加本計畫「基地學」相關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內容將另行公告,參加需事先報名)。

【創作進駐任務】

1. 進駐期間:2022年7月~11月底。
2. 實際進駐排練時數,需至少達到 30 小時。
3. 每月與創作顧問會面至少一次(實體或線上皆可)。
4. 自我創作觀察書寫至少 1,500 字,並同意公開於藝術報國官網計畫專區。
5. 參與 11 月底前辦理之的成果交流分享會,進行創作階段成果呈現;呈現形式將與顧問及主辦單位討論後決定。
6. 配合主辦單位出席相關工作會議、宣傳、交流…等活動。

【甄選流程】

1. 收件期間:
自公告日起至2022/5/15(日)23:59止。
2. 第一階段書面評選:
2022/6/1(三)Email通知結果。通過者進入面談評選。
3. 第二階段面談評選:
2022/6/10(五)13:30-16:30以線上視訊方式進行;
若無法配合參加,視同放棄資格。
4. 評選結果:
2022/6/20(一)公告於藝術報國官網。

【申請文件下載】

【收件方式】

1. E-mail收件 contact@arsassociation.com
2. 信件主旨請註明「OOO(申請人姓名)— 好青!創作進駐申請」

【顧問群簡介】

陳柏潔 |攝影林科呈

計畫主持人 / 陳柏潔

現任藝術報國藝術總監,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柏切斯分校(SUNY Purchase)舞蹈學院,主修編舞。

曾任紐約Elisa Monte Dance專職舞者,隨團於歐美巡演。2004年返台,開啟幕後工作。曾任職蘭陽舞蹈團台北團參與日本交流演出及兒童舞劇製作,隨後加入雲門舞集2擔任舞團行政及校園巡迴演出主講。2009年加入表演藝術聯盟,參與「台北聽障奧運會開幕暨閉幕演出」人力統籌執行、「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常態展演」國內外演出製作、2010–2013年擔任「華山藝術生活節」及2014年「衛武營玩藝節」國際連結系列之策劃暨製作統籌,2010年起聚焦於國際連結發展經營,策劃「國際表演藝術交流平台計劃」,2013年起擔任台日韓澳共同組成的Asian Producers’ Platform (APP) 籌劃暨執行委員。2015年受邀加入臺中國家歌劇院節目企劃部,參與開幕籌劃執行與節目製作。於2019-2022年3月任歌劇院藝術教育部創意發展組組長,聚焦於創作孵育、表演藝術體驗推廣與藝術擴散行動之策劃。目前分別擔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表演藝術聯盟,PAA)及表演藝術網絡發展協會(PANDA)理事。

周曼農

創作顧問 / 周曼農

目前為巴洛克機器工作室藝術總監、2021-2022臺中歌劇院駐館藝術家。

編導、寫作、表演、跨領域創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博士班生,研究與實踐領域為科技藝術與跨領域展演。編劇作品兩度赴外亞維農藝術節演出並多次受邀赴歐。由莎妹劇團製作的編劇作品《給普拉斯》(高熱103°)入圍第九屆台新獎表演藝術類決選。詩作曾獲第十屆台北文學奬佳作。2016台北國際藝術村第四季駐村藝術家(跨領域類)、2019雲門流浪者計畫獲選。出版作品集《高熱103°》(由女書店出版)、《自然害怕真空》。最近跨領域作品為: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編劇、製作經理)(2013),於北美館展出的超媒體展演《索多瑪之夜》(動態演出共同發展、裝置與平面作品《憂鬱少年百科》共同創作)(2015-2016)。空間裝置《偵探學》參與2016第四季國際藝術村駐村聯展、2018 C-LAB台灣文化實驗場年度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展覽作品《少女機器》、大台北雙年展「超日常」作品《高熱103°》、2018關渡光藝術節《游泳克》(節目統籌)、北美館「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作品《偵探學2》。2019《瘋人船》階段性呈現(共同創作、導演)。

董怡芬 | 攝影 Kris Kang

創作顧問 / 董怡芬

現任軟硬倍事聯合藝術總監、動見体核心藝術家、舞蹈空間舞團客席編舞家。「身體聚會所」共同創辦人、「開箱:身體現場」計畫主持人。同時擔任台灣多所大學兼任講師。曾任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藝術家、美國科羅拉多學院及喬治華盛頓大學駐校藝術家。作品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國國際藝術節演出,也同時擔任藝文活動策劃與統籌工作。 2014、2018二度獲得羅曼菲獎助金赴歐洲進修。近年更參與許多劇場、音樂劇舞蹈設計與動作指導。 2013年參與動見体跨域製作《凱吉一歲》擔任共同創作暨演出,並獲選第12屆台新藝術獎五大作品。近年專研聲音、物件與肢體連結,發表系列作品《我沒有說》、《我不在這》、《Play Me我不是我》,並發展一系列參與式演出作品《那些記得的-竹林城市》、《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與時間牽手》、《我們就是時間》。2015年與編舞家謝杰樺共同創作舞蹈裝置作品《日常編舞》於台北市立美術館首次展出,並受邀於2016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2016、2020台灣舞蹈平台-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2016年澳門藝穗節、2017年新竹美術館、2019年舞蹈空間30周年-皇冠大樓大廳、2020年玩聚場Play Art-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21年應「舞蹈空間舞團—勥2」邀請,發表檔案式展演《我的身體·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