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向外所求”的肢體尋找,轉變為向內所求,挖掘古典音樂演奏的自身身體經驗,在每一次的排練中不斷萃取事件的本質,不斷拆解過程中的過程。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支持贊助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 – 創作進駐 |戴孜嬣觀點
作品名稱:search、touch、enrich
戴孜嬣,以感知的實驗音樂即興及縝密結構的新音樂劇場作曲,彈性在兩種狀態平衡自我。著迷開放性藉即興與機遇手法更純粹對話。
透過這次的創研計劃,跳脫過往以音樂的角度,聲響為主導去思索他人肢體,在計畫過程中挖掘古典音樂演奏的自身身體經驗,藉由操作物件感受肌肉的姿勢及運動,重新梳理個人在“聲響肢體化”及“肢體音樂性”創作下的觀點。探索聲音、音樂家肢體、混合多種音樂生涯歷史、質地、圖譜,系統化的編排發展。
自我觀察心得
一、成果呈現內容
- 研究:聲響肢體化、肢體音樂性、音樂家肢體、質地/材質、形塑聲響視覺化空間
- 《Search、Touch、Enrich》研究計畫呈現內容
此次創研計劃呈現拆解自身作為演奏之身體經驗藉由操作物件感受肌肉的接觸張力及運動,拆解、重新梳理個人在“聲響肢體化”及“肢體音樂性”創作下的觀點。
呈現內容中將研究去蕪存菁至“拆解的“四項實驗過程,拆解成元素,透過動機與實驗打開過程與指令,使其對照循序漸進試圖讓“拆解實驗的企圖”被看見。
- 四項元素
A.肌肉、音色產生動態的形塑
B.演奏時的動態與角度、形塑聲響視覺化空間
C.運用操作樂器的方法操作物件
D.演奏家的身體:操作裝置樂器時的身體、改變身體使用方式的演奏
二、是否達到預期成果
此次計劃初期是依循新音樂劇場的音樂脈絡,想整理/歸納分析音樂視覺化中的聲響及肢體之間的關係,希望透過計畫能脈絡化兩者的工作方法。但在音樂的思考中,“肢體”是相較模糊定義的符號,肢體/身體/動作/姿態/肌肉之間又該如何定義?透過這次的創研計劃,跳脫過往以音樂的角度,聲響為主導去思索他人肢體。意外性的將“向外所求”的肢體尋找,轉變為向內所求,挖掘古典音樂演奏的自身身體經驗,在每一次的排練中不斷萃取事件的本質,不斷拆解過程中的過程。因有此次寶貴的經驗,能夠展現過程是該如何被實驗與轉變,解構並產生新的一套具代表個人的觀點及創作/工作方法論,未來將持續Search、Touch、Enrich。
三、檢討與回饋
- 創作面向:從這次創研計劃中,更明確奠定創作方向,肢體與音樂關係,從原先向外所求提及大範圍的議題,轉變為向內所求,挖掘古典音樂演奏的自身身體經驗,解構為“身體/肌肉/運動,累積自我實踐方法論。感謝貴計畫寶貴且真摯的呈現回饋,更聚焦問題意識及優化創作細節。得到多重方向的思考面向。
- 夥伴:
特別感謝這次好青藝術創造計畫的計畫顧問及進駐夥伴,在每一次排練小呈現的見面中,透過作品認識彼此、交流。顧問給予許多經驗上的提點;從介紹自我方法中拆解個人,到尋找到自我生成出來的問題意識;提點創作方法的細節及方向的建議。顧問的不同背景:舞蹈、戲劇、製作/行政,皆補足我較為不熟悉的面向,並更深入提供跨領域間相交的廣度。
- 場地:
在進駐排練的安排,進駐者可登記排練時段,自由的租借藝術報國所提供的場地。對於這個寶貴的資源提供我極大的幫助,在排練場時更能夠清晰專注的思考與大面積的嘗試各種實驗,在每一次的排練時光都帶著一份愉悅舒適的心,並有非常大量的產值與進步。
- 講座/工作坊:
這次的創研計劃,好青也提供基地學講座及《創作者自述工作坊》。工作坊透過三本選書,大量閱讀不同觀點,更認識各種劇場的展演手法、發展脈絡與狀態。從這些選書中透過他人的操作更直接的理解自我的問題意識、透過隔週的報告描述他人的作品時練習如何闡述一件作品的脈絡、也透過作者問題意識的表現形式手法練習如何描寫歸納自己的創作法則。
我在參加工作坊以前是一位非常害怕拿麥克風說話的人,透過一次次的梳理,能夠更清楚的找到闡述的方法,現在透過口述發表自我觀點意識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已經能夠比過往更進步的收束並在短時間內整理描述腦中原本發散的想法,這是參加這幾次工作坊後最大的進展。
- 交流:
除了創作、及工作坊外,藝術報國夥伴也提供此次《好青藝術創造計畫》與《阮劇團-DQ創作計畫》、《思劇團-微型創作陪伴計畫》三個民間單位孵育計畫的交流會,讓單位及創作者都各自介紹與交流切磋,認識更多的創作者及不同機構組織,能夠看見不同面向計畫的進程是很寶貴的經驗。
- 參訪:
後續更參訪「台中鐵道文化園區」、「留白計畫」兩個民間經營的藝文單位,從地方營運者的觀點更理解該如何匯集整合力量,從地方歷史與文化推動藝術脈絡。或是從商業為輔的狀態共存的藝術,該如何透過商業思維模式打開更多讓民眾接近藝術的可能性。
也與藝術報國夥伴共談參訪鹿港在地藝術節 2022 今秋藝術節《洛津那夢》,從地方核心廟宇長出的文化氣質又該如何與居民竄起連結?無論是從廟宇意象發展出的視覺設計至以地方特色編創出朗朗上口的主題曲,從藝術節中看見更多藝術如何由地方生根長出,呈現它獨特的樣貌與風情。
此次的創造計畫進駐,豐富了2022年的下半年,也從這次計畫中蛻變到另一個創作層級,並找到自我實踐的方法論及問題意識。在藝術報國夥伴安排的空間、人、資源下,接觸到更多不同面向的觀點與思考無限制的可能性。非常期待下一次再一起碰撞的火花。
進駐創作者 / 戴孜嬣 Zih-Ning TAI
實驗音樂即興演奏 / 新音樂劇場創作
在創作裡力求尋找更多聲音的可能性,以敏銳感知出的實驗音樂即興、及以縝密結構的新 音樂劇場作曲,彈性在兩種完全不同心裡狀態的創作模式中平衡自我。著迷於音樂中的開 放性,藉由即興演奏與開放性的機遇創作手法,更純粹的與空間、環境、人對話,喚醒聽者心中某些生命片刻,藉由創作凝聚觀者產生新的群體性。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 – 創作進駐
計畫主持人 Curator |陳柏潔 CHEN Po-chieh
創作顧問 Advisor|周曼農 CHOU Man-nung、董怡芬 TUNG I-fen 製作人 Producer|陳鈺分 CHEN Yu-fen
進駐創作者 Resident Artists|黃致愷 OZ HUANG 、廖思瑋 LIAO Szu-wei、戴孜嬣 TAI Zih-ning
影像記錄 Video Documentary|伏地影像 The Land Films Studio
平面攝影 Photography|陳婉寧 Chen Wan-ning
主視覺設計 Graphic Design|曾子倢 TSENG Tzu-Chieh
主辦單位 Organizer|藝術報國 Ars Association
贊助單位 Sponsor|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