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許多根本上的問題,等著我去面對和思考甚至是挖掘,但我似乎都有意或無意地將它忽略了,以致於尚未解決前我便不能往前,也因此無法得出答案,但會不會答案就是不斷地追尋呢也不得而知,至少此刻已邁出了第一步。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支持贊助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 – 創作進駐 |廖思瑋觀點
作品名稱:《我思維瑋,故我在》
是「思瑋」不是「思維」,沒有在彰化成立舞團,也沒有在雲門跳舞。為什麼是「思瑋」?「思瑋」在你腦海中的印象是什麼?失去了「思瑋」有什麼差別?有人也有使用「思瑋」,那會是一樣的嗎?有一定得要「思瑋」嗎?如果不要「思瑋」,那會需要什麼?
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中,總會有人說我相似於某人,這使我產生了強烈的排斥感,在建立自我認同的 過程中,倚靠著否定他人來肯定自我的存在。實屬無奈,卻也是一路以來的方式,但如果沒有比較 值,那我的存在該如何建立?於是本次研究過程回顧成長經歷,並以自身感官探索,尋找與社會、 世界之連結。
自我觀察:
大學畢業後應屆考上研究所,因此在創作的歷程中,有如花朵持續地受到溫室的保護。而在進入到研究所後,接觸了行為及觀念藝術,使我見識到了身體作為媒介與舞蹈完全不同的生命力,也使我不滿足此時的創作,並思考同樣都是以身體作為創作的手段,那他的可能性會是什麼?
一開始投件的計畫「生命裡的無能為力」到「行為脫口秀」到最後呈現關於自我存在的質疑,依稀有個脈絡可循,勢必得面對如今最困擾我的問題,即是創作對我而言有其必要嗎?
我想要創作嗎?我需要創作嗎?宛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雖然迷惘、徬徨,也不清楚前方的道路,但眼下至少有意識到自己正準備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單純站在原地躊躇不前。
雖說最後的終點是呈現當天,不過顧問與來賓們,抱持各自對於創作、藝術的看法和態度交流時,更像是下個創作旅途的起點。回到原點,是我這次進駐的過程中屢次出現的一個聲音。在創作上隨著一個問題產生另一個問題,而這些問題宛如一把鑽頭,不停的向內心挖掘,只為了探索至最深層,無形之中這些問題都回溯到諸如此類的大哉問,舞蹈是什麼?身體是什麼?表演是什麼?想要向觀眾傳遞什麼?
如果不跳舞那可以是什麼,以觀念、行為先行的目的是什麼(試圖找到另外一種身體的展現形式),無數的問題困擾著我,作為一名研究者,舉手投足間總會不禁提出問題,此刻的生命中,廖思瑋作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研究生,我活著的價值又是什麼,似乎將自己想像的過於偉大,綜觀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根本不足掛齒,但如果說我的創作只是單純想分享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那好像透過此次的進駐計劃有了起點。
此次的進駐計劃就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尋找作為一名創作者、舞者、表演者的定位。如同在演後交流中所提到的比喻「如今對於創作像是越級打怪,在進入舞蹈系受專業訓練後,舞蹈在自然而然中成為了創作的形式,但我是否需要以舞蹈作為我創作的手段,再延伸至創作還使用何種媒材,於是回過頭來思考,先前其實還有許多根本上的問題,等著我去面對和思考甚至是挖掘,但我似乎都有意或無意地將它忽略了,以致於尚未解決前我便不能往前,也因此無法得出答案,但會不會答案就是不斷地追尋呢也不得而知,至少此刻已邁出了第一步。」
雖然在進駐的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同時進行,如演出、工作以及每週台北到台中的通勤,但每每在夜深人靜時,總會思考到創作以及自身的定位。作為創作者,創作上想與社會產生更多的對話,而自身的舞蹈在現階段中是否徒有形式?不單只是能夠把舞編得漂亮、畫面排的好看,更多的是想要傳遞給觀眾什麼訊息,而訊息的傳遞介面,該如何去發展、整理、甚至是包裝,都是現階段創作所在思考的課題。作為表演者、舞者,累積了將近六年的表演經驗及身體訓練,對於舞台還是有著強烈的渴望,所以撇除創作,表演、展現也是現階段我另一個需要磨練的課題,似乎在自己為創作者亦是表演者的過程當中,很難跳脫出來,經常會陷於一種漩渦,讓作品會不自覺的導向同樣的地方,也讓我發覺在作品發想初期時,具有良好的創作陪伴或是戲劇、舞蹈構作,也是我往後可以繼續實踐的一部分。
在創作中時常會有撞牆期,很感謝顧問們在呈現後的提問與分析,讓我放射性的實驗元素,有能夠收束的空間及重點。而在這次呈現中身體作為我創作上主要使用的媒介,與之前的不同之處在於,研究所時期至今,從表演、舞蹈,回到更根本上的肉體,而存在本身作為命題,又該如何聚焦問題,叩問觀眾及自己這件事有何意義,為此刻我所關注的創作面向。
雖然這次的呈現透過手機,呈現虛擬分身與肉身的關係,展開了一系列的對話,運用了過去自己的影像與現場的自己對話,讓在探索自我的過程當中,成為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段落,但似乎還沒請楚地抓到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因此無法從中找到與觀眾溝通的橋樑。不過短時間內會將這次的呈現好好的記錄下來,等到哪一天的歷練有著足夠的成熟度時,再將它重新拿出來審視,畢竟與自我的對話是一輩子的事情,在創作中或表演上,免不了會想要更有效率的成名或被看見,但是此刻我認為的創作,不再只是為了創作而創作。
謝謝好青計劃讓我有這個機會,能夠重新與自己對話,不管是不是創作者,與自己對話都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而活著的目的是要在這個世界上累積經驗值的話(藉由體驗不同的生活累積經驗),那我似乎還必須要去世界走一走,去尋找創作對我來說的意義,那可能短時間內暫時先去溜滑板,再來思考下一步要去哪裡,謝謝。
進駐創作者 / 廖思瑋 Szu-Wei LIAO
編舞者/舞者 Choreographer, Dancer
臺中豐原人,最近在溜滑板,
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主修創作。
大學才開始受專業舞蹈訓練,自2018年創作及表演至今。求學過程深受戲劇、電影、街舞、嘻哈文化薰陶,近期受行為、視覺、偶發藝術啟發,創作多關注於行為及跨域的媒合。
自身作品曾發表於西班牙 Masdanza國際舞蹈節、臺北藝穗節、艋舺國際舞蹈節、臺中國家歌劇院、漂鳥舞蹈平台,以及舞耀大地舞蹈創作比賽。
近年來,隨著張艾嘉女士所創辦的果實藝術創作營,遠赴台東、香港。針對高中生積極推廣藝術,並擔任導師引導學員創作。現為獨立藝術工作者,持續的透過創作、表演向生命提出疑問。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 – 創作進駐
計畫主持人 Curator |陳柏潔 CHEN Po-chieh
創作顧問 Advisor|周曼農 CHOU Man-nung、董怡芬 TUNG I-fen 製作人 Producer|陳鈺分 CHEN Yu-fen
進駐創作者 Resident Artists|黃致愷 OZ HUANG 、廖思瑋 LIAO Szu-wei、戴孜嬣 TAI Zih-ning
影像記錄 Video Documentary|伏地影像 The Land Films Studio
平面攝影 Photography|陳婉寧 Chen Wan-ning
主視覺設計 Graphic Design|曾子倢 TSENG Tzu-Chieh
主辦單位 Organizer|藝術報國 Ars Association
贊助單位 Sponsor|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