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關注!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支持贊助
2022 好青!藝術創造計畫 – 基地學 |專題講座筆記
藝術報國於2022年發起首屆「好青!藝術創造計畫」(簡稱「好青」),期許身處在這樣的時代狂潮下,透過「好青」陪伴藝術創作者共同檢視我們所處的環境,在追求個人創作企圖之外,能夠回看表演藝術的本質,不僅梳理自身思想與創作脈絡,也能夠關注藝術與社會的連結,持續探索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未來。
「好青」共有兩個面向,分別為「創作進駐」以及「基地學」,前者提供創作實踐期間的支持陪伴,後者則是知識學習與趨勢資訊的分享,結合為一個開放與包容的藝術交流基地。
藝術報國期許一步一腳印從「好青!藝術創造計畫」開始,逐步協助表演藝術/跨域藝術工作者,於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支持,鼓勵創作者思考自身的任務與社會影響力,凝聚更多元的藝術社群,激盪對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探索。更期許成為國內藝術工作者的創製夥伴,接軌國內外多領域/類型的藝術交流平台,讓跨文化的藝術思維能在全球流動與成長。
>> 原計畫頁面
藝術創作中的製作思考 – 黃雯
這個命題的切入點,卻是創作者本身,應該具備的製作思維。
為什麼呢?
黃雯指出,在目前的業界結構之下,能接案的藝術行政大量流失,而另一方面,各類補助大門開啟,創作者數量相對是增加的,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創作者比起過去,將會越來越不容易找到行政協力。因此,肩負製作工作,將會是創作者需要具備的技能。
現場匯聚了多位創作者、藝術行政、表演者、學生,跨足舞蹈、戲劇、音樂、影像及視覺領域,也有藝文機構的朋友,很開心可以和大家在台中相聚,交流!
製作小TIP
1. 製作 = 從構想到具體呈現的過程,以有限的資源、時間、人力,達到共同的階段性目標。#階段性目標對於創作很有幫助
2. 預算與時間(製作期程)兩者皆是資源。#時間是經常被忽略的資源
3. 如何思考資源落在創作執行計畫及合作夥伴 #給予合作夥伴合理資源有助環境健全
4. 變是正常的,但要學習如何掌握控變的可控方向。
5. 執行項目應有基本預算,錢與人力都是成本。#免費的有可能最貴
6. 合約不能少,費用條件列清楚。
7. 做功課、做功課、做功課。
8. 認識他者、認識環境、開啟連結Network #講座結束後大家馬上實作
9. 從每次經驗中學習 (reflection time)。
策展與藝術創作的協作時代 – 耿一偉
藝術報國非常幸運,請到策展、國際交流及出版經驗都很豐富的耿一偉老師。
超過30人的場次,跨足了舞蹈、影像、馬戲、戲劇、視覺、藝術行政、教育界、文化機構的朋友們來聆聽,互動熱絡。
耿老師說,這次與他過去其它講座,最大的不同,是分享Shannon創意解決問題的五種方法 :
1.簡化問題
2.將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應用到現況
3.先設定答案再倒過來找方法
4.多角度解決問題
5.將大問題分解成許多小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關於策展的畫面想像
A1: 唱片製作可以給很多靈感,比方說AB面,A面一首主打、B面一首主打,基本上就能過關了。出專輯的節奏又是另一絕。
A2: 策展對耿老師來說,就是打開DM的那一刻看到的想像。這可以藉用出版社編輯逐頁看圖的習慣,來練習拼湊藍圖。
A3: 除了藝術知識的攝取以外,一定要保留其他興趣,例如料理、例如運動,從異業的經驗往往能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藝術家最大的敵人是誰 #小編解讀為鞭策者
A: 是親戚,所以要有過人的熱情,還要一直保有熱情,才有辦法面對親戚的質問。#重點是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藍徹斯特法則應用在創作上
A:創作者要想辦法持續創作,充實創作量,有爛作品是正常的,但是持續會進步,別人也會看見你的進步。但如果花很多資源只做一檔質量高的,接下來就沒了,這樣等於兵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創作者如何持續創作而不耗損
A1:最實在的辦法,找一個愛你的人,各方面支持你 (很重要,講了三遍) #例如爸爸媽媽#例如愛人#例如政府組織#例如民間基金會
A2:製作人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我是創作者,要怎麼讓自己創作變成策展裡面的節目?
A1:要時常主動接觸主動聯絡,主動讓別人認識你,知道你的動向,策展人或場館不回你是正常的,因為一旦回你代表他們有興趣。但是他們會有印象,有一天想到你的時候,就會有機會。
A2:弱關係很重要,大部分的事情能促成,都是因為弱關係。在不同場合認識人是有幫助的。 像今天這樣的場合就很適合交換名片。
數位科技與表演藝術的跨界共構 – 邱誌勇
藝術報國非常幸運,請到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 – 邱誌勇教授,同時也是非常活躍(忙碌)的策展人、藝評家。
觀眾跨足了舞蹈、影像、戲劇、藝術行政、教育界、文化機構的朋友們來聆聽,還有一個朋友是海洋專業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誌勇老師從政策面談起,進入藝術史的跨學科,以及台灣科技藝術的環境現況,並介紹案例。
到了內容尾聲,突然來個甩尾,留下了幾句語重心長的話,讓大家思考:
1. 是科技需要藝術,還是藝術需要科技?
2. 創作者準備好了嗎?
3. 對於科技,永遠保留批判的空間。
老師總結,科技劇場的命題不應只是著重於運用科技於劇場之中,而是應該在科技劇場中尋找不同的路徑脈絡,讓既有的劇場形式元素,巧妙地與媒體科技相互混合相融,此類型創作最重要的內涵是在於藝術性,而不是科技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創產業政策中的科技藝術
* 2010年-2014年,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劃
* 2017年,文化部辦理「全國文化會議」
其中「文化科技力」的議題便與文化科技高度相關——「開展文化未來:打造文化科技、跨域共創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藝術史上的「跨領域」
從近年來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趨勢觀之,可見的是「跨領域創作」已然蔚為風潮。
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跨領域新媒體藝術的創作不必然是單一的作者,更可能與藝術領域之外的工作者共同創作。
然而,跨領域藝術教育從來不是一個新的觀念,
* 1933年 – 黑山學院是創立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山區的一所藝術學校,以結合藝術與生活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聞名。)
* 1966年-「九個夜晚:劇場與工程」(9 Evenings: Theatre and Engineering)
* 1966年 -「藝術與科技實驗」(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 E. A. 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藝術+科技—重要歷史事件
* 1950: ERA 1101, 第一台商用電腦問世
* 1954: 早期電腦音樂表演,由哥倫比亞大學電腦音樂中心於紐約現代美術館展開
* 1964: 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認識媒介》出版
* 1966: E. A.T. (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 Inc.) 成立
* 1970: 紐約猶太人美術館展出「軟體」,將電腦程式視為是當代觀念藝術的隱喻
* 1974: 白南準(Nam June Paik)提出「電子高速公路」
* 1979: 第一屆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 1982: 時代雜誌將「電腦」視為年度風雲人物
* 整個1990年代見證了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被稱為「數位革命」
田調與轉譯 – 當代馬戲藝術家林正宗的學藝之旅 – 林正宗
現場來了許多聽眾,多半是舞蹈背景、也有戲劇、音樂、教育界、文化機構,以及正在地方推動藝術節的朋友們來聆聽。
正宗老師幾乎全程台語演說,這說學逗唱之下,讓人實在印象深刻,覺得好像看了一場精彩演出。
而精實的創作歷程,也讓人十分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宗老師會去做田野調查的起心動念,起先在於嚮往西方馬戲的身體、藝術性,進而想到自身的身體與文化。是不是能夠從我們血液裡的文化底蘊,去採集及轉化。
採集的部分,正宗老師給了很實用的tip,小編覺得,不僅應用在藝術創作的田野調查,對於其他領域來說,也相當實務,相當接地氣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田野調查之前,需要想清楚的事:
•創作皆在連結其所依附的文化,透過馬戲提出辯證的思考與想像。
•從傳統、土地、民間文化裡翻攪與提煉,產生馬戲與當代的對話關係。
二、有備而來,誠意重,人才會看重:
•從風土地理,例如從水路開始,順著河、川、溪、圳,容易抓到一個地方的經濟脈絡、聚落形成等。
•從生活、文化、農、工等入口探尋,要知道中心在哪裡 (庄頭/民俗/習俗/角頭廟)
•要了解一些與地方有共鳴故事 。(廟裡的農民曆會記載當地的傳說及故事,非常實用)
三、實地拜訪十字訣:五分照計畫、五分靠講話
四、交互參照很重要 (資料、連結、衝突、發現、整理)
五、創作提煉的過程,一些小撇步
•一步一腳印,照起工行。
•在沒方法中找方法。
•有感覺就畫圖或文字。
•找一本書閱讀,反差大,有故事的。